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在宜丰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邓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从2003年1月开始履职,任期即将结束。四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按照“前两年打基础,后三年迈大步”和“全面建设小康新宜丰”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十五”计划,顺利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5亿元,比2002年净增10.49亿元,年均增长12.93%;完成财政总收入1.741亿元,净增6650万元,年均增长12.78%,其中地方收入1.074 亿元,净增2748万元,年均增长7.66%;农民人均纯收入3746元,净增1008元,年均增长8.15 %,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八六九”目标提前一年超额实现。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1.17万元,年均增长10.36%;城乡居民储蓄总额19.84亿元,年均增长15.25%。四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5亿元,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4.2亿元,累计拨付重点工程建设资金1.39亿元,其中工业园区建设7000万元,交通公路3867万元,市政工程2865万元,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工业发展强势推进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37.74:34.94:27.32发展为2006年的29.8:42.98:27.22,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4亿元,年均增长34。31%;工业用电量达到1.46亿度,年均增长27.37%。供电公司纳税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1047万元。良岗工业园面积已达3.4平方公里,入园项目达到135个,其中竣工投产项目75个,2006年实际纳税达到2338.5万元,跻身为省级重点工业园。招商选资成效明显,四年共引进县外资金28。44亿元,境外资金4076万美元,出口创汇3123.6万美元,均超过此前20年的总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新增私营企业89户,累计达到438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287户,累计达到5348户。

  ——三农工作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2.8亿元,比2002年净增4.1亿元,年均增长5.46%;粮食播面55.5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2。56万吨。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2004年至2006年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资金3650.9万元。先后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减轻农民负担9230万元。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全面三清,逐步三改”的要求,重点抓好34个试点自然村建设,全县已投入建设资金1537万元。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绿色食品大县建设取得突破,10万亩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启动,我县被正式批准为国家首批绿色农业示范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植树造林、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严格保护耕地。全面落实“三禁伐、两限伐”政策,严厉查处乱砍滥伐行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对49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增加农机动力12。46万千瓦。

  ——乡建设成绩斐然。武吉高速公路顺利开工建设,先后改造了罗大公路、宜杨公路、双潭公路及洞山、官山、黄檗山旅游公路,改造农村公路268.3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1365。1公里,县内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城东新区建设提速,行政中心主楼桩基工程基本完成,公务员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全部完工,移动、桂花大楼已投入使用。步行街、汽运城、汽车站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一河两岸”延伸和县城区改造全部达到预期目标。创“三城”工作全面铺开,“三级负责、三级监管”制度得到落实,“三城同创、三年变样”已形成共识。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事业单位改革,县直事业单位精减101个,精减人员1368人,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国库集中收付工作取得突破,国有资产集中营运成效明显,对南昌、广州、上海三个驻外办事处资产正在依规进行处置。认真落实《宜丰县行政事业单位人、编、财、物、话费等管理办法》,严格人事、编制管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全面清退自聘人员,从乡镇(场)无编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选聘104名人员。强化行政效能监察,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行动。加强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对县直单位所有的行政许可和行政收费项目重新进行了清理和规范。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县有16。73万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4。33%。

  ——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科学普及工作步伐加快,2006年共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7个,申请专利15项。四年来,新建、改建农村敬老院19所,面积2。79万平方米,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0。25%。土地收储成效明显,共成功招拍挂经营性土地54宗907。8亩,实现土地收益1。61亿元。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大,依法取缔不法排污企业27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农村中医、广播电视、经济普查等多项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连续三届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黄檗山景点建设全面推进,官山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洞山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我县已列为全省旅游发展重点县。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和《宜丰县志》修编有序进行。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社会保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四年来共发放社保资金1.88亿元、低保资金2227.7万元,发放率均为100%。正式将2600多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纳入全县医保统筹范围,启动了农村低保工作,深入实施“321”扶贫工程,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教育和“五同五心”下乡活动。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明显好转。顺利通过“四五”普法验收,“五五”普法开局良好。认真贯彻执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更加密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依法有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进“和谐平安宜丰”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市委、市政府表彰。与此同时,移民、房管、供销、商业、物资、体育、老龄、气象、水文、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

  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取得的进展是全方位的,发展的变化是喜人的,总结经验,归根结底是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持之以恒地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发展为先。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宜丰一切问题的关键。四年来,我们从宜丰实际出发,坚持以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围绕工业化这个核心,强力打造发展平台,做大做强工业园区,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达到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是坚持抢抓机遇。四年来,我们在国家把紧土地、信贷闸门的宏观调控形势下,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趋势,用开放的理念总揽各项工作,用开放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全力以赴招商选资,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倡导全民创新创业,加快培育后发优势,保持了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坚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县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我县立县之本。四年来,我们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一系列重点生态项目建设,下狠心关闭了一批低附加值的木竹加工企业和小造纸厂,严厉打击盗伐林木违法行为,保护天然阔叶林,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四是坚持和谐发展。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时刻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为民排忧解难,做到了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加强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严打”整治,努力化解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勇于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情参与、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个岗位上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离退休老同志,向为宜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省市垂直管理单位、驻宜部队官兵、政法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不大,工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较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部分群众生活依然困难,维护安全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基本任务

  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县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抓工作落实。主要目标是:经济建设力保完成“三个一”,即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4.62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达到3.12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8元,比2005年净增1000元以上;县城建设达到“双十”目标(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实现“三年大变样,五年翻一番”。

  社会事业办好八件实事:一是进一步搞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三、四期8。6平方公里开发;二是完成天宝至同安、棠浦至官桥、潭山至黄岗、澄塘至清水桥、双峰至肖家、潭山至找桥油路铺设,宜杨线县自来水厂至荷舍村的公路改造,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三是推进城东新区开发,完成行政中心、元形广场、流源广场、城东广场、白泽湖广场、虎形背广场等项目建设;四是抓好市政基础工程建设,完成水文站至两路口村耶溪河护岸工程,迎宾大道、永和大道、解放路改造,渊明北大道绿化,垃圾中转站、公厕建设;五是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三馆一心”建设和国防教育园、档案馆建设;六是抓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在县城规划新建两个综合性集贸市场,完成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大楼建设;七是新建日处理3万吨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200吨的垃圾处理厂;八是推进旅游景点开发,重点搞好黄檗山、洞山、官山、天宝古村景区建设。

  围绕实现五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将实施五大战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又好又快的发展。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提高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产业效益,到2010年,力争入园项目达到300个,实现税收1亿元。全面实施扶优扶强策略,壮大木竹建材、机械轻工、绿色食品、医药化工、陶瓷生产五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建名牌产品,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为17:51.5:31.5,高新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实施统筹发展战略,不断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开展“六改三普及一推广”,加快农村乡村道路、农田水利、饮水安全、清洁能源等设施建设,到2010年,基本实现自然村通公路、通电讯、通有线电视。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全县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特色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突出以县城为中心,抓好城东新区和“一河两岸”延伸的开发建设,强化城市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到2010年,力争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城、文明城、卫生城”的目标。

  实施生态兴县战略,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6.5%以上。抓好特色景区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竹乡、禅宗圣地、渊明故里、天宝古村”旅游品牌。严格执行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三同时”制度,对非法排污或污染治理不达标的企业,坚决责令整改,甚至关闭,使发展的宜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

  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不断增进经济发展内生活力。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全力以赴招商选资,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外资确保年均增长21。61%,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4。76%,出口创汇年均增长23。83%。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激活各类创业主体,积极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到2010年,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力争达到3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和谐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新增财力实行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生产力发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巩固“国优县”成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抓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使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住房,困难家庭有房住,力争“人人有医保、城乡有低保、职工有社保”的目标提前到2008年实现。

  二○○七年工作安排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开展工作的第一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三年大变样、五年翻一番”的目标,遵循“又好又快”的原则,突出大发展、做强工业园、建设新农村、全力创“三城”、真情谋民利、和谐保平安,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力争实现“三二四”目标即:全县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0亿元,同比增长21%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29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4000元,净增260元以上。其它指标的确保数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引进县外资金、境外资金、出口创汇分别同比增长20%以上;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围绕实现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造发展平台,着力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一是倾力壮大工业经济支柱按照“抓工业就要抓支柱产业,抓支柱产业就要抓重点企业”的思路,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业“五大产业”发展壮大。千方百计扶持英田汽车、万国矿业、万吨炸药项目、鼎丰玻璃、金佛陶瓷、桂族钽铌、华太药业等一批重点企业扩张规模,达产达标,力争年内新上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培植纳税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家,300万元以上的5家。二是强力打造发展平台抓好园区至宜杨公路40米宽工业大道硬化,新平整土地1600亩,完成园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适度提高项目入园门槛,健全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提高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和贡献率,确保年内实现税收3000万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强化创业服务,推进全民创业,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力争年内启动民间资本2亿元。积极推进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等,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银企互信合作,提高工业信贷营销履约率,力争年内新增工业贷款6000万元以上。

  二、强攻招商选资,着力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强化举措,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一是凝心聚力抓招商强化各乡镇(场)、县直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责任意识,加大督查调度力度,严格目标考核奖惩,调动方方面面开展招商选资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各种社会关系,发挥宜丰在外人士和外来客商信息准确快捷的优势,争取到更多的招商机遇,扩大招商战果。二是创新方式引项目把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态,结合我县产业发展要求和承接能力,包装项目,主动对接。强化以商招商、驻点招商、专职招商、配套招商和小分队招商,注重招大引强,坚持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力争年内引进1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2个,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2个。抓好争资争项,年内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1亿元以上。三是强化服务优环境。进一步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推进规范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对影响机关行政效能、破坏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投诉案件做到有案必查、有错必纠。

  三、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增强农村发展基础抓好新农村试点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从“三清”入手,逐步推进“三改”,巩固3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成果,启动新一轮7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完成647个100人以上的自然村规划编制。继续实施农田水利、农业标准化项目,着力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二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推进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完善“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六大农业主导产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各种资本参与农业开发经营。推进“阳光工程”,确保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人以上,增强致富本领,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严格兑现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规范涉农收费,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四、实施多元投入,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实现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做好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强化经营性土地出让招、拍、挂行为,增加政府土地收益。推进城市建设市场化经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市政项目建设,扩宽融资渠道,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大宗土地开发为平台,抓好永和大道、新桥头两块土地开发,打造精品商住小区,提升城市品位。二是推进基础建设继续抓好行政中心、公务员住宅小区、汽运城、汽车站等重点工程建设,搞好解放路及小街小巷改造,推进城区拆迁安置房及廉租房建设。继续做好武吉高速公路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步伐,完成10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三是强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创“三城”活动,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抓好市容市貌整治,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开展拆墙透绿、拆违建绿和庭院绿化大行动,增加城区绿地面积,争创省级园林城。

  五、激活商贸旅游,着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统筹兼顾,抓住重点,扶持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抓住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契机,围绕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搞好旅游招商,重点抓好洞山、黄檗山、官山、天宝古村、渊明园、禅宗文化园等景区建设。主动与县外旅游景区(点)及旅游机构加强联系,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树立现代“大流通”的观念,大力发展特色市场、专业市场,扶持和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三是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鼓励发展中介、信息、广告、社区服务业,推动拍卖、租赁业有序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工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宾招服务设施。

  六、注重标本兼治,着力保护生态环境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生态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生态宜丰。一是合理利用资源坚决执行国家土地调控新政策,全面推行不可再生资源有偿开发和保护性利用。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广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抓好以沼气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新建沼气池2000个。二是加强环境整治。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和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深入开展耶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防止新上污染项目,强力整治污染企业,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三是加快生态建设。继续实施“三禁伐、两限伐”政策,严厉查处盗伐滥伐林木的违法行为,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推进河道沿岸、公路沿线、村庄周围绿化工程,把宜丰建设成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市场工程建设,为困难群体免费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实现跨省劳务输出3。2万人以上。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抓好城乡合作医疗,强化低保动态管理,确保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二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科教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倡导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三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学校安全、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信访工作,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紧扣和谐平安建设这一主题,强化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严格依法行政,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围绕建设“服务型、效能型、责任型、廉洁型”政府的目标,把落实和效率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政府系统的行政效能。一是提高执行力加强学习,领会上情,提高对中央、省市方针政策的领悟能力;深入基层,掌握下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执行没有借口”的工作理念,对已明确的任务,确定的事项建立分工负责制、过程督查制、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奖惩到人。二是提高操作力对重点工作的突破和影响全局的大事一抓到底,倡导“凭结果说话”的业绩评价理念。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政府决策机制,确保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各项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案。三是提高公信力进一步规范事权、财权,强化审计监督,抓好反腐倡廉,严格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多办、快办惠民之事,在实干中树立形象,在成事中赢得民心。重视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公民诚信意识,依法维护社会公平。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中共宜丰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扎实工作,奋力拼搏,为建设和谐小康新宜丰而努力奋斗!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