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与重点民生领域>公共文化>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撷英. 石市端午副节习俗

访问量:

  石市古称宣风,宋(公元981年)由上高划入宜丰。

  宜丰有“石市人过两次节”的说法,石市(龙其是锦江两岸村庄)过端午节,吃棕子、插菖草等习俗相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各村游龙头,然后送龙舟下水,开始划船但不竞赛。至五月十三日,吃棕子,饮节节酒,并举行大规模的龙舟竞渡活动。届时锦江两岸万人空巷争相助,同时举办盛大的贸易集会。

  石市端午副节作为一项比较罕见的民俗活动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笔者走访了很多村落,询问了不少年龄较大的文化人都没找到答案。通过翻找典籍、请教前辈,对石市端午副节有了新的认知。

  在《宜丰工商志》市场管理中有这样的描述:副节,又名龙舟会,明代石市立市集时,即兴此会,每逢农历五月十三,在石市石涯滩会赛龙舟,集务方人士,增加贸易。会期还要崇奉许仙真君。1929年石市端午由“地头蛇”卢文把持,经费来源主要是乐助,发出邀请,求乡绅、富户捐赠赞助。,由庙堂及庙会组织筹款请戏班3个(内京班2个),自5月11日进场演唱。会前,上高、万载、宜春、高安、分宜等乡绅、富商骑马坐轿,来此赶墟,观看龙舟竞渡。(据《宜丰文艺志》石市古戏台建于清嘉庆,每年农历五月十一至十三,唱戏三天。民国水冲毁)说明石市副节的来历与墟市或庙会息息相关。

  另一说法是石市端午副节的来历与官府禁令有关。相传乾隆五十五年端午,石市及邻近上高斜口一带的李、严、况等姓争斗龙舟,互相殴击,以致溺毙多人,酿成大案。次年三月初十,上高县令刘逢奇颁布过一道《谕禁端午竞渡文》。禁令中说:上高每逢端午,“届期划戏,举国若狂”,“各姓争斗龙舟”,每起事端,“何苦于戏耍无益之事”?为“以杜事端”,于是下令“差起旧存各船折毁”。“诚恐日永禁驰复萌”,故“勒碑永禁,以示久远”。官府的禁令,百姓自然不敢违抗。然而正如那位县令所说的那样,上高斜口及石市人喜划龙船“颓风难挽,固习已深”。初五不许划,十三再划。石市人想出了既不违禁又可划船的对策,于是“端阳副节”就应时出现了。

  石市端午内容和端午节相同,重头戏是赛龙舟。石市的龙舟有桨手20-24个;鼓手一或两个;舵手1个。竞渡前,各村或各龙舟队,都要请龙头,先到祠堂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再将正在扬花的稻蕙放入龙口,以求五谷丰登,这才开始赛龙舟。竞渡时,鼓手站在龙舟最中间,擂动大鼓,指挥和协调划手动作,在响亮的鼓声、号子声中奋勇争先。竞渡结束,上岸送神,称作“拔龙头”。

  石市的龙舟是一种节日团聚会。竞渡结束各村众会便杀猪宰羊,村里所有男丁都要来喝酒,本族或本自然村的大人小孩欢聚一堂。

  石市的龙舟亦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工具。龙舟平时一般安放各祠堂,当洪水来临时,龙舟则成为抢救百姓生命和财产的重要工具。

  石市端午副节是锦江河流域独特、罕见的过端午双节习俗,蕴含着独特的祭祀和祈福习俗。含原始龙神、水神、许真君等众神崇拜。石市端午习俗含食品制作、龙头雕刻、龙舟制作技艺,集节日文化、体育竞技、物流大会于一体,它内容丰富、积淀深厚、影响广泛,更体现了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保护和传承这一民俗活动对于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卢幼林)宜丰县文广新旅局

  2021年5月12日

  旧时,各村会在端午节那天先游龙头,再请龙舟下水(文革后禁)

  2019年端午副节,新宜石公路石市大桥下,新龙舟下水

  《宜丰工商志》载:石市副节又名龙舟会,明代立市集时,即兴此会。

  2019年端午副节时龙舟竞渡(部分村购置了新龙舟)

  龙舟准备下水(健壮的男丁齐心协力把龙舟从祠堂抬至锦江河边)

  如无政府组织,石市人也会自发组织副节龙舟竞渡(2016年摄)

  新宜石公路,石市大桥下的新旧龙舟(石市村白田、黎家自然组)

  五盐赤溪刘家八景之龙舟竞渡诗句

  五盐赤溪刘家描写龙舟竞渡诗句。长风万里起云雷,鼓鬣杨鬐巨浪开,啼鸟一声天际落,卿云一片日边来。

  石市何家村老龙头,在文革时期被几个小青年冒险保存下来(专家推断为清晚期)

  存放在星溪村中卢祠堂阁楼上的老龙头,鼓和浆。

  石市镇星溪村德公祠老龙头

  石市镇黎家祠堂(六百多年历史)老龙头,左为王(公龙),右为母(纹路若有不同)

  石市镇何家村竹咀丛老龙头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